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科技日报记者 瞿剑 | 更新时间:2020-10-17 | 浏览量:826次
科技日报记者 瞿剑
28日,正值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50华诞,国家电投在此正式发布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世界先进三代核电型号“国和一号”。至此,从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的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战略宣告总体完成,我国核电技术整体升级换代,实现从二代到三代的跨越。
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邓戈在发布会上评价说,这是集我国核电50年、三代技术和产业创新之大成的标志性成果。
据悉,“国和一号”是在引进消化吸收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基础上,依托工程项目平台实践以及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具有“安全系数高、经济性能好、创新成果多”等诸多优势。
国家电投介绍,“国和一号”研发工作从2008年正式启动,历时12年科研攻关,477家机构、26000余名技术人员参与。中美核能合作协议界定,净功率超过135万千瓦才能拥有三代非能动核电自主知识产权。为此,上海核工院以压水堆重大专项总设计师郑明光为代表的技术团队,对“国和一号”顶层设计方案进行了全局性的创新,实现型号总体性能和效率的全面提升。2014年1月,“国和一号”初步设计通过国家能源局评审;2016年2月,通过我国核电史上范围最广、内容最深的联合安全审评;2016年4月,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审评,获得国际认可。目前,“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施工设计已完成99.2%。
在安全性上,“国和一号”基于多层防御体系,系统性应用“非能动”和“简化”理念,并经过了完整的试验验证。研制过程新建22个台架,完成17项试验共887个工况,完成了堆芯熔融、安全壳冷却等6大试验课题,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配套试验设施,支撑型号安全审评,确保绝对安全。
在经济性上,“国和一号”成功打破了多项技术垄断,主泵、爆破阀、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大锻件、核级焊材、690U型管等关键设备、关键材料全部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设备整体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批量化后工程造价还能再降低20%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2021-07-07吴尚之:高素质出版人才是文化强国之基
2021-07-07四位委员提案建议: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
2021-07-07艾滋病科普小知识
2021-05-10“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商标注册和维权流程介绍 (吉尔吉斯斯坦)
2021-03-15【2021地方两会】2021年河北将建设中国雄安数字交易中心
2021-03-15重庆市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2021-03-15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优秀案例征集...
2021-03-15严格地理标志保护 深化地理标志管理改革
2021-03-15《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1)》印发
2021-03-15